日前,第十一届中国产业园区大会在上海召开,会上发布了2025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年度50强榜单,济高控股集团位列第13名,创历史新高。这是该集团连续七年荣登该榜单,也是连续第五年跻身榜单前20强。
同时,大会评选出20个产业园区金项目,济高算谷产业园凭借卓越的产业贡献和专业化运营能力,从全国500余家参评园区中脱颖而出,斩获“产业园区金项目”第一名,成为新政策环境下国内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案例。
改革攻坚实现突破
专业化能力成核心竞争力
今年初,济高控股集团在深化国企改革道路上率先迈出坚实一步,通过整合业务板块,成立四家二级集团公司,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,优化资源配置,不断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。
今年方升的产业园区运营商评选,基于企业产业招商能力、产业研究能力、产业服务能力、产业投资能力和园区产品力等维度指标,这也恰恰说明了济高控股集团改革攻坚的发展成效,而获评产业园区金项目的算谷产业园则更注重产品力的打造。
随着2024年8月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》的实施,传统“政策洼地+土地财政”的园区模式宣告终结。据方升榜评审组介绍,2025年产业园区项目评选标准全面向“产业贡献力”与“专业化能力”倾斜,既关注园区对城市经济的实际拉动,更看重招商体系的落地性与专业性。济高算谷产业园是部、省、市合作共建的产业生态项目,由济高控股集团负责投资开发建设运营,该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387亩,总建筑面积42.5万平方米,总投资约20亿元,凭借“定制开发+绿色低碳+全链条服务”的独特机制,成为园区运营新规则下的领跑者。
定制化开发搭配“基金+基地”
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
今年3月份,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核准批复济钢集团卫星制造项目,该项目填补了济南市乃至山东省在该领域的空白,规划三年后产能可达年产500公斤级卫星100颗。济钢集团卫星总装基地就位于济高算谷产业园。“目前,项目一期已经全面建成,即将交付给济钢方面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。”据济高园区集团副总经理赵轶凡介绍,该项目是一个定制化的生产基地,即由济钢提出具体需求,济高园区集团负责厂房规划设计,企业确定建筑的层高、承重、电力负荷等参数可以适配生产后再开工建设。以企业需求主导厂房规划,可显著降低空置风险。
不久前,济南市确定“13+34”产业链体系,济钢集团成为空天信息产业的唯一链主企业。依托济钢集团卫星总装基地项目,济南高新区投促部、东区产业发展中心与济高园区集团联合,项目建设与资本运作两手抓,为济高算谷产业园成功引入卫星载荷制造及总装“明星企业”智星空间等多家空天信息企业,空天信息产业成为济高算谷产业园的金字招牌。
济高算谷产业园还引入山东首个全国“零碳工厂”标准试点项目——由洛克美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定制化建设的零碳智慧工厂。截至目前,该项目已配置光伏2.1MW,年发电量230万度。2024年以来,济南高新区积极引入“零碳园区”建设方面的领军企业和咨询机构,全方位编制实施方案,在济高算谷产业园推广低碳智慧园区整体解决方案,不断为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聚势赋能。
除定制化开发外,济高控股集团还积极推进“基金+基地”、耐心资本等工作,以股权投资为纽带,联动集团开发的产业园区资源,为企业提供资金和场地双重支持,解决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短缺难题和生产经营的场地需求,让企业轻装上阵。目前创鲁电池、妙顺生物等企业已成功利用此方式入驻济南算谷产业园、扁鹊康养生态谷等载体。
多板块运营同向发力
提供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
走进济高算谷产业园,左侧的园区生活中心配备食堂、便利店、泉城书房书店(在建),满足园区职工的生活需求;右边的运营中心配备智慧园区IOC平台、政务服务e站、共享式党建阵地、智慧展厅等功能载体,满足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;正对面是“双子座”人才公寓,提供4种户型、1000多套住房,满足园区企业职工倒班、引进人才过渡居住的需求。一个“公园里的产业园区”呈现在人们眼前。
智慧园区IOC平台是济高算谷产业园的“大脑”,该平台1:1还原物理空间全景,构建立体安防监测体系,提升园区管理效率。同时,绘制园区能效图谱,支撑能源精细精细管理。算谷政务服务e站配备最新型政务服务自助设备,可办理商事、税务、社保医保、生活缴费、车辆户政、预约评价等14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,为企业提供“家门口的政务服务”。人才公寓涵盖多样化的户型选择,租金低于市场平均水平,让有不同需求的人才都能“拎包入住”和舒适居住。
“产业园区运营早就告别‘收租者’时代。新时期的产业园区运营必须懂产业,要在园区范围内构建闭环生态,吸引企业集聚,同时,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,让入园企业如鱼得水。”据赵轶凡介绍。
济高控股集团已经把济高算谷产业园打造成园区运营的示范样板,接下来,该集团将在其他项目载体复制济高算谷产业园“产、办、居、商”多功能融合发展的模式,在此基础上总结现有运营经验,从项目策划立项开始,联动集团开发建设、产业投资、城市服务等各板块资源,不断优化提升产业园区运营的综合实力,打造更多“公园里的产业园区”,打造国内领先的产城生态运营商。